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

瘋紅楓、楓紅瘋,霞喀羅步道賞紅楓 - 養老~白石吊橋(20111218)

12/17晚上,剛做完乾兒子群群的生日回到家,急忙打開電腦了解霞喀羅步道的天氣,
發現白石地區已經超過24小時以上沒下雨了,而且明天12/18新竹的降雨機率是 0%,
該如何?當然是立刻整理裝備,不然今年的霞喀羅之行可能又要含恨了.............




當下氣象局的資料

半夜 3點半,來到秀巒控溪吊橋旁的空地,外面非常冷,我獨自躲在車內等待,瞇了 2個小時準備通過檢查哨然後在天亮後直奔養老

霞喀羅到底有什麼魅力,讓我願意半夜不睡覺從台北開車來這個深山中,讓我們來簡單了解這個地方

霞喀羅的由來
「霞喀羅,(Syakaro)一詞,在泰雅族語是「烏心石」的意思,因為這片頭前溪的上游流域盛產這種材質堅硬的烏心石樹,約在兩百五十年前有一支泰雅族人從尖石鄉遷入當地,便以此為棲身之地,並用來為部族命名。

泰雅族在霞喀羅的分佈
根據日據時代學者的調查,引述當時泰雅族耆老的口傳史,大約四百年前,原住在賓斯博干(Pinsbkan) (南投仁愛鄉發祥村附近)的泰雅族偉大祖先武塔卡拉霍(Buta' Krahu'),因原本居住地的人口繁衍耕地不足,於是率領族人向北遷徙,翻越大霸尖山來到大嵙崁西上游塔克金溪與薩克亞金溪流域居住,並成功驅趕斯卡馬雲人(Skhmayun)。武塔因此佔有大霸尖山以北的廣大區域,並定在鎮西堡。他有五個兒子,長子遷於泰崗,二子遷至薩克亞金,三子遷至塔克金,幼子住在鎮西堡,四子原住鎮西堡,後來翻過霞喀羅大山到西邊的霞喀羅溪流域(約為前段文所述兩百五十年前),成為霞喀羅群四社的共同祖先。除了四子的後代成為霞喀羅群外,武塔其他四個兒子的後代就成了基納吉群。
PS(基納吉群世居於雪山山脈北稜,大霸尖山向北延伸的支脈兩側,大漢溪源頭的塔克金溪與薩克亞金溪兩岸,迄於兩溪合流點秀巒、田埔一帶;霞喀羅群世居於上坪溪上游霞喀羅溪兩岸及源頭一帶,東倚佐藤山向北延伸至霞喀羅大山的天然屏障,北面有民都有山(面扥油山)延伸至霞喀羅山的長稜為屏障,南面是鹿場大山至佐藤山的長稜,因此,霞喀羅四社的祖居地,成為一個只向上坪溪開口的口袋狀地形。)
PS:霞喀羅四社:(木喀拉卡社(Mukeraka、天同社(Tenton) 、羅卡火社(Rokkaho)、野馬敢社(Yabakan)

霞喀羅步道&鹿場連嶺古道系統簡介
五峰~大湖警備線,又稱鹿場連嶺古道系統,是由三條警備道路所構成,分別是:(1)五峰至石鹿(霞喀羅)的霞喀羅警備道路、(2)石鹿至秀巒的薩克亞金(白石)警備道路以及(3)田村台經由檜山、鹿場大山至大湖的鹿場連嶺警備道路。
霞喀羅國家步道就是由(1)+ (2)所組成,步道的兩端,西為清泉,東屬秀鑾,位在新竹縣南端被稱為後山的區域,蜿蜓在霞喀羅大山北端的林間谷地中,橫跨尖石鄉與五峰鄉,貫穿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「基那吉群」,與五峰鄉泰雅族「霞喀羅群」兩大族群的領域;自古以來,兩大族群藉由霞喀羅步道作為訪親、行獵及攻守支援之用。

日治時代「霞喀羅、薩克亞金警備道路」的開闢是起源於大正6(1917)的霞喀羅事件及大正9(1920)的第二次霞喀羅事件。當時,日本政府有感於霞喀羅群及基納吉群是最難征服的族群,因此在追擊霞喀羅原住民的同時,於大正10(1921),開始開鑿霞喀羅警備道及薩克亞金警備道,沿途並設置密度冠於全台的警官駐在所。(平均每隔4.2公里設一個駐在所)總計有控溪(秀巒)、錦路、養老(延老)、哈嘎、塔拉卡斯(粟園)、馬鞍、武神、見返、薩克亞金(白石)、石楠、朝日、楢山(青山)、松下、高橋、田村台、庄子、小林、霞喀羅(石鹿)。本線完工後,日警從大正11(1922)9月起,繼續開鑿從「霞喀羅、薩克亞金警備道路」中途點──田村台駐在所,向南延伸到根本、檜山、高嶺、茂義利、二本松、上島溫泉的警備道,即鹿場連嶺道路,於大正15(1926)2月完工。現今隱沒在荒煙漫草間的駐在所,由於年久失修,多是僅剩土牆、砲台遺址,唯一一座保有廳舍建築外觀的白石駐在所,其實是在六○年代改建的。大霸尖山的首登(1928)、「聖稜線」的初次縱走(1931),都經由本線。而登山隊伍所僱用的原住民嚮導、挑夫,則是薩克亞金社(基那吉群之一)與天同社(霞喀羅4社之一)的泰雅族人。

除了這些日據時代的故事之外,霞喀羅步道是每年賞楓客必到的一個地方

來這裡單車賞楓的心情很複雜,在這篇 秀巒 文中有詳述,所以今年要是再沒看到楓葉可又得等上 1年,而且明年天氣和路況不見得允許。

第一次單車遊霞喀羅終於如願以償,不過養老端的入口這只是開始而已,今天相機的白平衡好像調的怪怪的,請各位看倌勉為其難別計較



連續的下雨,加上原住民的機車穿梭,很多路段都不是很好走
一剛開始有一小片竹林,這可不是粟園的竹林喔
好特別的東西,原本不知道怎麼稱呼經過少飛兄的努力求證,應該是地衣的一種 - 枝狀地衣中的 - 鹿石蕊



今年由於天氣冷的比較慢,楓葉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在這個時間變紅,不曉得今年賞楓會不會又槓龜



這幾位從新莊桃園來的車友腿力超強,打聲招呼後就一路往白石挺進



只剩廢墟 & 被亂丟雜物的木炭窯





粟園遺址只剩茂盛的竹林

這片竹林幾乎是來霞喀羅每人必拍的景點

尤其是這個畫面
陽光從竹林之間穿透,那份感覺非常特別,騎著單車穿越這裡似乎像穿越另一種時空

背光面的步道上,您可以想像一下連續放晴時落葉鋪滿整個路面的情景
看到這個水塘,還真想把小黑的輪子清潔一番
來到步道約 17.5K處,這是今年 8月20日就有車友發布的新崩塌,,11月底有車友一個人確定此處可以扛車高遶,所以我大膽相信我應該也是可以通過
但經過連續的下雨,高遶路線非常滑,扛車必須非常小心,勘查地形後小心通過

其實爬上來只是比較累而已,反倒是回程下坡時,這個路段真是讓我吃足苦頭,尤其是拍這張照片時腳下站立的地方因為旁邊沒有東西可攀持,持點滑了個大跤
小黑終於爬上來了

今天看到的唯一少數楓紅,希望待會兒會出現多一點
這又是什麼東西?
馬鞍到了,這裡是步道東段的一處重要的休憩站,因為此處有著大面積的楓林
不過今天只有看到稀落的 2、3株樹葉泛紅





這個場景,如果陽光是從紅葉之間穿透進來,該有多幸福阿!
這時一群遠從彰化北上的車友也來了,其中有幾位女生騎全地型登山車 REIGN 2,除了欽佩她們的腿力之外,剛剛的崩壁她們也扛了過來,佩服佩服,打了聲招呼後,原來是彰化星光八卦團的車友,我跟該團的部分車友也是 FB的朋友,他們也曾和少飛兄一起騎過車,真有緣
由於必須趕路的原因,所以他們很快地也啟程一起往今天共同的折返點 - 白石吊橋前進

馬鞍往西面處,這裡有較多的楓林變紅






這個獨自離群向外發展的枝幹頗為特別,可是向陽面光還真難拍,好不容易遇到比較美麗的楓紅就這樣折磨人


接下來好不容易出現的光和葉的配合,但是因為焦段太短了,只好遠遠地欣賞




來到武神駐在所遺址

武神之後,這裡是今天單車的終點站了,因為剛剛的崩壁不算甚麼,接下來從武神往白石的這段路才是刻苦銘心,往左上高遶、下切,肯定讓您永生難忘
前方路已崩塌,大家都把車子放在這哩,小黑您也休息片刻吧!
第一段高遶,您可以看到等一下的目的地 - 白石吊橋
高遶處雖不難走,可是帶著單車可是一項很大的負擔,而且當你推+扛上最高點時,絕對會想要罵髒話,因為接下來的下切是這樣,看到右下那幾輛單車嗎?新莊桃園的車友們,我實在太佩服你們了,等一下還要扛上來,這徒手攀繩都很辛苦了,還要帶單車,太厲害了

還沒完,接下來還有這個 2段式天梯,現在所站位置是第一段,底下還有一段呢!

爬完天梯,再下這些階梯已經腿軟了

再接再厲,爬完這座階梯就到了
睽違已久的白石吊橋終於到了,全長約 145M,距河面約高 90M
剛才的 2 團車友都在這裡用餐
曾經不斷地想像,站在橋中間的我,將一切都放下,所有擾人的塵埃全都被拋諸腦後,現在我要來體會那份感覺




在橋的另一端整整休息了約 1小時(用餐+現煮咖啡),依依不捨的準備回程

回程時,才發現剛才馬鞍西面的楓林這麼美麗,辛苦這麼一遭,就是為了它










離開霞喀羅,總是會遇到這個身處仙境的農家,而且這個場景也總是每次都害我心猿意馬,明明就拍過 N次了,也明明心想不拍了,結果還是下車拍照,因為每次來到這裡的風景光線都不一樣

有些攝影同好喜歡把對比調高,看起來像這樣,這種風景實在讓人興奮,若調過頭則有失真實,不過每個人表達訴求不同,喜歡就好,就像我今天拍的很多照片白平衡、色溫都不對,還敢貼出來,是一樣的意思

回到真實的畫面


秀鑾,等等我,下週到 司馬庫斯 ( 巨木群步道 ),我會再來看你


延伸閱讀:



本日軌跡全程如下Google地圖,放大縮小左右移動.....請自便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